這篇算是個人的經驗談,有人可能會覺得有點天書感。新手可能不適合觀看,有問題歡迎詢問或是指教。
首先先介紹一些名詞,方便下面的描述。
A:刀刃、刃口。開刃的研磨區域,也就是照片中藍色部分。
B:刀面、刀身研磨面。上圖全平摩,刀面就很清楚。下圖為軍刀式(Saber)平磨,所以刀身可以指與刀背垂直面,也可以指刀身研磨面(斜面)。
C:刀背。刀背的厚度極為刃厚。
D:刃角。指刀刃(A)的角度。
E:刃稜。刀刃(A)與刀身研磨面(B)兩個夾角中間的那條稜脊線。
釋放區:兩個刃稜間的厚度。
一般常見的刀身研磨方式:
根據刀身的研磨曲線,可以區分為凹磨、平磨跟凸磨。
而平磨,如果刀身研磨面直接到刀背的,又稱為全平磨。相對於全平磨,刀身研磨面沒有到刀背的又稱為軍刀式(Saber)平磨。
至於凹磨跟凸磨,一般幾乎不會有全凹磨或是全凸磨這樣稱呼。
凹磨因為弧線關係,所以應力下側向強度會較平磨或凸磨弱。(所以凹磨適合用在小刀、獵刀。砍刀用凹磨的話較他種研磨容易發生彎刃)
而蛤刃就是凸磨的一種。
另外還有一種不同的單邊刃,或稱片刃。一面是全平的,另一面才是有角度的刀面。片刃鋒利度非常好,但是較有方向限制,所以常分左撇刀與右撇刀。
凹磨的優、缺點:
凹磨的缺點:
1.側向強度較低。容易彎刃,特別是砍竹子這種點施力(因為空心)的東西。所以砍刀不建議用凹磨。
2.較容易咬刀。如果砍劈木頭,容易咬刀,而且施力不當容易造成彎刃。
3.深切割因為曲線造成區域阻力大。凹磨曲線差的更是明顯。
4.凹磨曲線好壞差異非常大。
優點:
1.刃口薄,較有鋒利感。
2.長期使用磨刀較不容易讓刃口(釋放區)變大
3.加工較容易
上圖可以看出,凹磨與平磨同樣使用磨掉了等距的刀刃
凹磨的釋放區不會向平磨差異那麼多。
右圖是凹磨加工圖。
只要用兩個砂輪或是砂帶輪,就能一次加工研磨出凹磨。
凹磨的好壞:
點跟點之間的直線只有一條,但是點跟點之間的曲線有無數條。
所以凹磨跟凸磨、蛤刃一樣,因為研磨不同會有多種變化。
凹磨的好壞差異非常多。好的凹磨曲線刀具,比例不高,這也是一堆人偏好平磨的因素之一。
A:比較漂亮的凹磨。
B:非常失敗的凹磨。最薄處竟然不是在刃口,這超容易彎刃的。
C:刃口薄區最大,單是相對強度較A弱。
D:有點不規則的凹磨,上方曲線角度太大,容易導致深切割時阻力過大。
會導致凹磨曲線差,主要有兩個原因:
1.廠商不用心 或是 技術不佳: 廠商無心或是無能力或是作業員失誤,很容易這樣。
2.使用砂輪加工並且節省砂輪成本:砂輪用久了會消耗,假設原本砂輪直徑20CM,用久了變18CM,甚至15CM,這樣研磨的曲線當然不同。而更換砂輪的標準,因廠商而異。
就以上圖的4種來推測可能的原因:
A:當作標準來比較
B:兩砂輪距離太遠(或是磨耗過大導致距離變遠)且沒對好位置。
C:操作時移動距離過大。可能是因為砂輪磨耗過頭。
D:砂輪磨耗過頭,導致曲線弧度過小。
極細開鋒(Zero Grind):
極細開鋒,指刀身研磨時就直接研磨到刃口開鋒,而沒右圖刀刃角(藍色區域)。
極細開鋒可以刃刀刃切入時更順暢,更有鋒利感。
但是如圖右邊,磨刀時要研磨的面積會更大。
最有名的極細開鋒刀具就是北歐刀(像MORA)
為了克服研磨面問題,所以平磨的極細開鋒適合薄刃刀兼軍刀式開刃,一來是減少研磨面積,二來可以降低刀厚。
刃角越小越好?
圖A是較大的刃角。
圖B是較小的刃角。
很明顯,B比A鋒利,而A保持性贏過B。
接下來看圖C。
如C是大刃角,但是薄刃。也就是釋放區(刃稜之間的距離)較小。
所以C在切割時可能比B鋒利,但是卻能有A的保持性。
所以 刃角越小越鋒利、鋒利與保持性成反比,這就不成立了。
蛤刃:
蛤刃研磨法之一
這方法較沒技巧性,磨的變化性也低。
但是可以拿來敘述蛤刃的特性跟優點。
蛤刃的主要優點之一,就是減少刃稜的阻力。
如圖一,磨的時候先磨調刃稜1。
圖二,磨到刃稜1後會變刃稜2.3。再磨掉刃稜2.3
以此類推,最後就成了蛤刃。
圖五與圖一,就有很明顯的差異了,切割與砍劈的阻力比圖一少非常多。
A-1 刃角大,但是薄刃。
A-2 小刃角。
A1的保持性一定比A2好,鋒利度A-2比A-1好嗎???
B-1、B-2 都是同刃角的蛤刃,但是曲線有點不同,使用上也會有所差異。
C:蛤刃雨衣搬開刃的差異,黃色為研磨掉的區域。
蛤刃好玩就是他是曲線,曲線不像直線,點跟點之前的聯是有無數的變化。
所以蛤刃不像平磨一樣,只有角度的差異。
這張也是同刃角但不同曲線的蛤刃。
改蛤刃的目的:
左邊A是一般刀子
B是用很久,磨過很多次,刀刃都往後了,所以刃也變厚了,同刃角但是釋放區也變大了。
右邊算是放大來看,A是原刀子,B是磨很多了,釋放區變大了,這時刀子就算磨很利切割利也差很多了。
如果要釋放變得員原本一樣,就要向C,研磨整個刀面,要磨掉的區域非常多(紅色部分)。
這時候蛤刃就是最好的解決方式。
像圖D,只要磨掉一些區域,就可以把釋放區變得跟A一樣。
甚是多磨一點,像圖E,釋放區可以變得更小,切割力會更強。
蛤刃實照 (Marble's 小獵刀)
蛤刃實照(CR 太平洋)
蛤刃實照(山刀)
極細開鋒的蛤刃與平磨刀使用差異:
一般最鋒利的刀就是極細開鋒(Zero Grind)。
所謂的極細開鋒,就是刀身研磨直接到開刃,沒又分區,也就是沒刃稜。
一般最常見的就是北歐刀(像是MORA、GORA),再來就是自己磨的蛤刃(微蛤刃)。
北歐刀那種極細開鋒,有用過應該知道,對付木頭的削割異常的好用。
但是他有一個現象,就是方向限制會較大,如上圖。
就如同這影片中的差異。
影片中雖然是兩中不同角度的蛤刃差異,但是MORA那種開刃,會比影片中的低角度蛤刃更明顯。
就是影片中所謂的Control Difficult。
會有一種方向限制感較大。
當然這不能說是缺點,只能說是特色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