悶燒罐是什麼?
其實就是廣口的保溫瓶
因為與廣口的關係,可以像悶燒鍋一樣來悶煮食物,所以稱為悶燒罐或是悶燒杯。
很久之前就知道這東西,也很有興趣。
一直沒入手。
加上夏天,根本就刻意遺忘它~
直到前陣子走南二段高山縱走,回來後又想起了它的妙用~
所以就約人合購~ (敗家這事一定要拉伴,黃泉路上有伴)
保溫瓶跟悶燒罐,當然首推 象印 跟 膳魔師
之前觀望時就做足功課,所以就買了象印這500CC悶燒罐
(同款還有300CC跟750CC)
會挑象印而非膳魔師,主要是重量跟包溫效果,象印都勝出
加上象印有貼心的洩壓裝置,當然就挑它囉~~~
悶燒罐一定要悶燒,所以挑了紅色(其實有點接近桃紅)
貼上黃色貼紙整個質感上升了
有包之前帶去山上的綠豆薏仁,沒吃又帶下來。
當然就拿它先開刀~
把綠豆薏仁倒入鍋中,煮滾後加紅糖,然後在倒入罐中悶燒~~~~~
悶了80分鐘~
已經可以享用了~~
薏仁已經膨了,綠豆也有熟。
不過綠豆幾乎沒爆殼,悶燒可能就只能這樣。
綠豆可以熟,但是無法很爛~
所以紅豆可能就要直接PASS了~~~
之後又試過晚上悶綠豆薏仁
隔天早上就有溫綠豆薏仁當早點了~
方便又不耗時
接著試著煮白飯 (粥類一定可以,所以試白飯)
500CC容量,冒險一點用了100G的米(我平常上山時的晚餐飯量)
悶了90分打開~~~看起來成功。
而且100G米剛剛好一罐。
挖下面,其實水分有點過多
米心有熟,但是下面已不在粒粒分明。
當初有刻意降低水量了(大約煮飯的8成),但是水還是有點過多。
看來水量還要少更多,可能要降到一般煮飯的6~7成。
(因為悶燒罐無法蒸散水分)
接著開始思考高山點心菜單
如然想到,好久沒吃甜小米粥了
買了小米、去籽紅棗,再加上桂圓、黑糖
(下次再添加一些枸杞好了)
開始悶燒小米粥.............
當我想起十,已經悶了3小時~~
小米熟透了,但是沉澱在下面而且有些微結塊。
因為悶燒不像煮,有滾動,所以會沉澱下方微結塊。
悶燒也不能時常打開攪拌(熱能會嚴重散失)。
不過攪拌還是可以攪開~~
只是我小米加太多了~~
下次要減量~
除了每天早上可以享用早點
上山這東西超方便
可以節省瓦斯、增加菜餚
還可以前晚被好溫熱早點,早上節省時間。
也能有溫熱的行動糧,行動糧選擇多了一大堆~~~~
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~~~
有興趣的人可以搜尋 "悶燒罐 菜單"
有很多可以參考喔~